首页

国产丝袜调教

时间:2025-05-26 08:27:30 作者:习近平的民生之问|“是增,是稳,还是降?” 浏览量:54402

  中新网5月23日电 题:习近平的民生之问|“是增,是稳,还是降?”

  三夏时节,广袤的中原大地上,金黄的麦田静待收获。

  “今年的小麦种植面积,是增,是稳,还是降?这次旱情,会不会影响你们的收成?”

  5月20日,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粮食安全问题。

  他还特别关注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旱情,“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,加强用水调度,确保城乡居民供水和农业灌溉需求”。

 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,这一直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“国之大者”。

  河南是名副其实的粮食大省,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超1300亿斤,用不到6%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0%的粮食,是全国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

  一组数字就能直观反映这个“压舱石”的作用:河南生产了全国1/2的火腿肠、1/3的方便面、1/4的馒头、3/5的汤圆、7/10的水饺、4/5的酸辣粉……

 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。

  河南之行,习近平总书记关切小麦种植面积,亦是在关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——耕地。

  这些年来,总书记多次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,强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,“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”“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”。

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,都对耕地保护作出明确要求,其目的就是坚决守住守好18亿亩耕地红线。

  这次来到河南,总书记再次要求,“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,扛牢粮食安全责任”。

  确保粮食安全,既要藏粮于地,也要藏粮于技。

  在河南考察,总书记还特别强调了“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”。

  6年前,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,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指出,“延伸粮食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打造供应链,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,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”。

  今年以来,他多次在地方考察中强调“现代农业”的着力方向。

  在吉林,他强调统筹发展科技农业、绿色农业、质量农业、品牌农业;在贵州,他要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,培育具有持久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主导产业;在云南,他称赞云南的花卉产业“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”。

  农业农村工作,说一千、道一万,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。

  以河南为例,党的十八大以来,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超过城镇居民,城乡收入比从2.72∶1缩小到约2∶1。

  此次河南之行,总书记进一步要求,“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城乡共同富裕”。

  今年4月,被舆论称为农业强国“施工图”的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(2024-2035年)》公布,文件提出“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”。

  悠悠万事,吃饭为大。我国是农业大国,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、治国之要。

  正如总书记所言,中国要强,农业必须强;中国要美,农村必须美;中国要富,农民必须富。

  |出品人:陈陆军

  |总监制:张明新

  |总策划:俞岚

  |策划:吴庆才

  |统筹:马学玲

  |执笔:阚枫

  |校对:孙静波

  |视觉:徐洋

  |中国新闻网“习言道”工作室出品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最高检:服务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

“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,培育具有‘院士基因’的青年科学家和‘企业家基因’的创业者。”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一席话振聋发聩,这不但是这座城市对科学家的态度,更是广州科技企业遍地开花的秘诀。

青海茶卡盐湖旁的“富饶村”:静候春来展新颜

在该事故造成5人死亡(空载中巴车驾驶员1人、电动摩托车驾驶员1人、落水小货车3人),2人在医院救治,目前生命体征稳定;肇事船舶一名船员轻微伤。目前,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,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。

中国航展探馆:歼-20S与歼-35A首次公开并同台亮相

接下来,广东省交通运输系统将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部署要求,毫不放松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稳定工作,切实保障人流、物流平稳畅通,全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建设,扎实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,更好实现“人享其行、物畅其流”美好愿景,服务支撑“百千万工程”建设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,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的开路先锋。

在被誉为“中国枣乡”的泰安市宁阳县,宁阳大枣成为当地丰收节的“主角”。在葛石镇枣园,放眼望去,千顷枣林漫坡遍野,一眼望不到边际。据了解,宁阳县拥有枣林1.6万亩,其中核心种植区达8000亩,年产大枣超过1500万公斤,年经济效益高达1.5亿元。

山东“晒”秋收家底享丰收喜悦 “晾”乡村振兴“成绩单”

本月历史类图书得到广泛关注。其中,《周制与秦制》一经上市就重印,为中国文化史学科主要领军人物之一的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遗作,该书旨在探究中国古代制度文化的生成与演变,是关于制度文化史的深思与总结。《传染病与欧洲国家(1830—1930)》对19至20世纪欧洲传染病防控进行了百科全书式比较历史研究,通过史料和理论揭示预防策略和防疫思想的变迁,既为医者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接近和了解传染病防控、应对的万花筒,被称为当代公共卫生领域的史学必读之书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